当前位置:尿毒症性脑病 > 尿毒症性脑病检查 > 路边的蘑菇别乱采,教你辨别毒蘑菇 >
路边的蘑菇别乱采,教你辨别毒蘑菇
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作为一种天然食品一直深受大家喜爱,但由于食用蘑菇和毒蘑菇难以正确区分,我国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部分毒蘑菇的资料供大家学习。
毒蘑菇图鉴头号毒王-致命鹅膏(白毒伞)致命鹅膏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周身雪白,偶尔菌盖表面中央部位为浅黄褐色。最大的特征就是“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分布:广东、云南生长季节:1-4月毒性:剧毒(环肽毒素)中毒类型:肝脏损害型裂皮鹅膏裂皮鹅膏又名小白毒鹅膏,菌盖小小的,直径只有3至5厘米。它全身白色,边缘无沟纹。菌褶白色,菌柄白色至白污色,基部近球形。近顶有菌环,膜状;有菌托,浅杯状。分布:广东、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生长季节:4-9月
毒性:剧毒(环肽毒素)
中毒类型:肝脏损害型
灰花纹鹅膏灰花纹鹅膏菌,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开展后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小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纤维状花纹。菌肉白色,稍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cm,粗0.4-0.8cm,灰白色或灰褐色纤维状小鳞成花纹,基部色浅呈污白色。
分布:广东、湖南、江西等地生长季节:4-9月毒性:剧毒(环肽毒素)中毒类型:肝脏损害型近江粉褶蕈分布: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季节:4-9月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
铅绿褶菇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等地
生长季节:3-9月
中毒类型:胃肠炎型
以上仅仅是部分有毒的蘑菇,还有很多没有列出。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识别毒蘑菇的说法,其中存在不少误区。
关于毒蘑菇的N种误区误区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看好的蘑菇有毒艳丽的鸡油菇
(可食用)
灰头土脸的灰花纹鹅膏(剧毒)
误区2“与银器、大蒜、米饭反应变黑色的有毒”误区3“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误区4“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胃肠型潜伏期一般为0.5~6小时,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不发热。一般病程2~3天,经适当处理可较快恢复。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约为1~6小时,除了有轻度胃肠反应外,主要表现为流口水、流泪、多汗、脉缓、瞳孔缩小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表现。
溶血型潜伏期多为6-12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少数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2-6天。
肝肾损害型(此型最严重,病情凶险而复杂,病死率极高)按病情发展可分为6期:潜伏期:潜伏期多为10-24个小时,短的有6~7小时。
胃肠炎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在1~2天后缓解;
假愈期:肠症状缓解后暂无其他症状或仅是轻微乏力,胃口差,病人往往以为好了,而实际上毒素已进入内脏,肝脏开始受损,若是轻度中毒,病人还可慢慢恢复;
内脏损害期:严重中毒病人发病2~3天后出现肝、肾、心、脑等内脏损害的症状,可出现肝坏死、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精神症状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思睡,继而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恢复期:少部分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人,可在2~3周后进入恢复期。
类光过敏型中毒后可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症状。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还有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等。
广大市民朋友最好做到“三不”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若食用蘑菇后出现上述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医院救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自我急救指南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留食用过的剩余蘑菇,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2、在等待救援期间,可以用筷子、手指等安全物件刺激咽部进行催吐,但孕妇慎吐;
3、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4、凡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检查。
还是那句话
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
撰稿:香浩聪
审核:朱浩源
编辑:刘淑雯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