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淤泥 > 淤泥介绍 > 中考现代文考点化复习八年级上册 >
中考现代文考点化复习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写出正确的拼音。
①疟疾( ) ②蹒跚( ) ③轩榭( )
④褶皱( ) ⑤匀称( ) ⑥差使( )
[答案] ①nüè ②pán ③xuān ④zhě ⑤chèn ⑥chāi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醒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________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dì)________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________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________育果实的时期。……
[答案] 融 第 翩 孕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瓦砾 技俩 张皇失措 大庭广众
B.制裁 伧俗 风尘若旅 惟妙惟肖
C.狠藉 追溯 因地制宜 销声匿迹
D.取缔 惶急 无动于衷 锐不可当
[答案] B
4.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________,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A.映象 标准 欣赏
B.映象 标本 欣赏
C.印象 标本 鉴赏
D.印象 标准 鉴赏
[答案] C
5.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________”,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②《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
③世外桃源的故事出自《桃花源记》一文,作者________,东晋著名诗人。
[答案](1)旅人桥 (2)朝花夕拾 (3)陶渊明
6.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
④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
⑤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答案]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下面的语段每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大量消耗相当数量的塑料袋。②塑料袋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处理回收不到位等原因,③也使得能源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删去“大量”;②把“处理”“回收”互换位置;③把“使得”改为“造成”。
8.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根据要求填空。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本段文字节选自文学名著《________》,选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9.依照给定的语境和句式仿写。
夜空的疏星,并不因为明月就在面前而收敛光辉;园中的兰花,并不因为牡丹就在头上而羞于绽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山间的溪流 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 路边的小草 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胆怯躲藏
10.综合学习。
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标题:________________
再现传统盛景的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达35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答案] B
市民热情高涨,感受文化魅力 或:再现传统,感受文化 或:“拦街福”开街十天,市民热情高涨
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
(一)(·贵州铜仁)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文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2.选文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排比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
1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分结构。 作比较。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
14.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5.文段选自________写的《________》一文。这是一篇以________为线索的________散文。
[答案] 朱自清 背影 背影 叙事
16.文段中父亲的话语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朴实简洁、情真意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示例二:“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朴实简洁、情真意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照。
17.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语;强调“我”那时对父亲的不理解。
18.选文中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详写第一次?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最让“我”感动,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第一次泪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第二次泪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是惜别之泪。
19.叶圣陶先生这样评价《背影》: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就此特点,结合选文中“再找不着了”中的“再”字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再”字必须用,突出了作者久久目送父亲渐渐离去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依恋和牵挂,隐含着作者的失落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