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八卦臓象學說腎配坎卦二腎臟小

?

《素問?臟氣法時論》曰:“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長夏;長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腎主寒水之氣,水有陰陽之分,腎屬足少陰經為陰水,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屬足太陽經為陽水。天干壬、癸都屬水,但癸為陰水,壬為陽水,所以癸水屬腎,壬水屬膀胱。腎為水臟,主藏陰精,陰精宜潤不宜燥,宜用健康象數來滋養它。只要陰精充足,既可以使其外達而通氣于腠理,也可以使其上升而有助于津液。腎與膀胱為壬癸水,春為甲乙木,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木為水之子,所以腎病到了春季木氣旺時,便借著木氣能克土,土受克而不能制水,腎病便可以有好轉。相反到戊己長夏土氣旺時,腎病便會加重。遇著庚辛秋金之氣旺時,金生水,為水之母,腎病便能得到母氣支持而逐漸好轉。如果適逢寒水本氣,腎病就更會有起色。腎病最怕干燥,護養時應當禁忌過食燥熱飲食等。

推廣至一日中的五行生克關系,例如:夜半當亥子時,水氣正旺,病人這時得到本氣的幫助,病要輕些。若辰、戌、丑、未四個時辰,都屬于土氣旺時,土能克水,腎病就可能加劇。下午正當申酉金氣旺時,金生水,腎病這時就可輕些。腎病如遇著燥熱或寒邪都不好。如果寒氣過盛,就應當用健康象數0?來補腎,並須用來排瀉水邪。

腎在五行中屬水。腎為先天之本,為五臓之根。腎水為肺金之子,為脾土之克,為心火之制,為肝木之母。腎水有病會波及其它四臓,四臓有病的真正病根也在腎。

肺金生腎水,腎水亦非肺金不生。但肺金必得脾氣之養才能化源不竭。肺、腎的關系遠超人們的一般認知,除肺金生腎水之外,肺金也非腎水不能潤,二者無時不交相生,也無時不交相養。所以,?補腎者必須益肺,補肺者也必須潤腎。

水能克火。人身中火有多種,五臓有火,六腑也有火。但水只腎臓才有,且腎也有火,可見腎水在臓腑中的重要作用。

若腎水不足,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水不生木,?會導致木無水制火,火焚木,木燥則傷陰、侮肺金、汲腎水。水少一不能制肝木,二不能濟心火,造成肝木愈橫、心火愈熾、腎水畏而腎衰。

心無水養,則心君不安,灼傷肺金,生水不足,再汲腎水。心火盛而引動肝火,成為龍雷之火,而使下焦、中焦、上焦一發不可遏止。造成中風重症,危及生命。

水火不濟,腎水雖只有一臓,但若能得後天之潤養,與五臓六腑之火相協調,達到陰陽平衡,稱“水火既濟”。一旦失調,無水則火烈,無火則水寒;火烈則陰虧,水寒則陽消。水火互根,水火即陰陽。總的治則應泄火補水!

五臟有“五本”,腎為先天之本,是天地所賜,父母所給。人身所患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肺病、哮喘等等都與腎虛虧有關,中風等危重病症也與腎息息相關,下面就五臟與腎的關系談談中風病的防治。

中風的發生,病因複雜多變。但是在衆多的矛盾中,必有一個主要矛盾,它決定了中風病的發生、發展。

1.根在肝腎?

腎,五臟六腑之精,為人體陰陽之根本。腎藏精以化氣,為元氣之所系,元氣為臟腑機能活動以及氣血運行的原動力,因此元氣不足,必致氣虛無力行血而致瘀。腎精還可化血,腎精不足,精不化血則血少,血脈不充,血行遲緩亦可為瘀。肝腎同源,乙癸相生,腎之虛必及于肝,而致肝腎同虛致瘀。肝主藏血,主筋,有調攝全身血液功能。如腎精不足,則肝血乏源,脈道失充,則血緩為瘀,致筋不能動而肢體失用。

2.瘀在腦絡

因虛致瘀,只有瘀阻腦絡,外有所激,才能發生中風,中風病位在腦,《內經》中早有論述,如“血之與氣,並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所謂“上”即為腦,腦為人體至高之巅,元神之府,且人之“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竅”。只有“腦得五臟六腑之精氣”,才能主宰神明。由于腦與肝腎密切相關,因此當肝腎因虛致瘀時,必然會影響于腦,使腦的脈絡瘀阻,清氣難入,濁氣難出,以至于“清濁相干亂于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

3.中風六種证候

是指中風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肝熱血瘀、痰瘀阻竅、瘀熱腑實、氣虛血瘀、顱腦水瘀和腎虛血瘀六種证候。

肝熱血瘀型。是指肝經郁熱或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化熱灼津為瘀;或腎精虧乏、肝血不足、血澀為瘀所致的中風早期证侯。表現為頭痛眩暈或目脹面赤、肢體麻木,或短暫性語言蹇澀,或肢癱無力、大便秘結,或排便不爽、舌質紫黯、舌下散布瘀絲或瘀點。?肝熱血瘀是中風早期的關鍵,治療當以清肝化瘀,常用的健康象數為。

氣虛血瘀型。是指因氣虛無力行血而致血行緩慢為瘀。常見半身不遂或肢體麻木、神疲乏力、語言不利、面色蒼白、舌質淡黯、苔白或白膩等。多見于中風初期或恢複期缺血性中風。根據益氣活血配制的健康象數為??。

痰瘀阻竅型。是指因瘀滯脈絡、經絡不利、氣不行津、津聚為痰,或宿有痰疾、痰瘀互結、內閉神竅、外滯經絡的一類证侯。其症見突然昏仆、神志不清、肢體偏癱、喉中痰鳴、語言不利或失語、舌體胖大或偏歪、舌質黯或有瘀絲瘀點,常見于中風急性期或康複初期。根據滌痰開竅,活血化瘀的治則,健康象數為8?2?。

瘀熱腑實型。是指因精虧血瘀、胃腸液乏、傳導失司而致腑氣不通、上閉下實之症。其臨床表現為神志昏蒙、偏身不遂、舌強語蹇、口眼喁斜、嘔惡便閉、舌紅或黯紅、苔黃膩等,常見于中風急性期。治療此证常用通腑化瘀、釜底抽薪之法,健康象數為7?1?或??。

顱腦水瘀型。是指瘀血與水濕痰濁互阻于腦竅,致神明失主、肢體失用、七竅失司為主要表現的一類证侯。臨床症狀表現為神志障礙、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偏盲等,常見于中風急性期或恢複期及其它腦病中。中醫根據“血不利則為水”,治以通竅活血利水,健康象數為?2?。

腎虛血瘀型。是指因腎精不足、血虧液乏、血脈不充為瘀,液少不能上承清竅的一類中風後遺症。其症見失語、心悸、腰膝酸軟、肢體半身不遂、舌質紅或黯紅等。治宜補腎填精,活血化瘀的健康象數,為8?21?。

4.重視預防

中風先兆证是中風病變過程中的量變階段,在中風先兆階段積極地進行干預性防治和調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要以防為主,重視對先兆证的防治措施。中風先兆關鍵是肝熱血瘀,治療宜清肝和血、化瘀通絡,要求每天默念適合自己的健康象數三小時以上,並長期堅持,才能有效預防中風病的發生。

腎是人體儲存元陰、元陽的地方,膀胱濕熱是膀胱的實证,如同肝膽、大腸濕熱,都具有黏膩、灼熱等相同的特性,只是由于侵犯的臟腑不同,會在病灶部位和外在表現上稍微有些差異。膀胱是人體儲藏、排泄小便的器官,濕熱侵犯膀胱常表現為小便的異常,如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小便黃赤短少或淋漓不暢、小便時牽引腰背、小腹或睾丸疼痛甚至尿血、舌紅苔黃膩等。急性尿路感染大多屬于膀胱濕熱的類型。

我們發現,凡是中醫上的濕熱疾病,肝膽濕熱和大腸濕熱,都和西醫的微生物感染有一定聯系。如肝膽濕熱西醫稱病毒性肝炎;大腸濕熱西醫稱為細菌性腸炎;膀胱濕熱西醫又稱尿路感染。在病灶周圍可以發現大量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發生感染性疾病的是一個環境問題。這個外環境可以是氣溫、濕度、氣壓、霧霾等外界環境,也可以是人體內部的環境異常。如水濕、痰飲在體內的積聚、瘀血導致血循環不暢等,都會在體內形成適合微生物繁殖的內環境,導致微生物而發病。對于這類疾病,中醫認為是濕熱引起的,濕熱就是環境概念,它指出引起這類疾病的環境根源,外界或體內的濕熱才是造成這類感染性疾病的真正根源!所以,中醫治病並不是去消滅細菌病毒,中醫實質上是在改善、調整人體的內部環境,使之陰陽達到平衡。這才是從根本上治愈疾病的方法。

坎卦對應人體各部為腎臟、耳朵、背脊、腰部、膀胱、骨、血液、體液、下竅。

坎卦對應人體相關疾病種類為腎臟疾病、腰背疾病、耳病、膀胱尿道疾病、腎冷水泄、出血症、血液病等。

腎與膀胱互為表裏,與膀胱相關的主要經絡為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在人體之前,與任脈、衝脈同行,足太陽膀胱經在人體之背,與督脈同行,對人體至關重要!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寒收引,皆屬于腎。”凡與坎卦有關的人體各部位的問題,例如腎病、耳鳴耳聾、腰背痛、膀胱炎、尿道炎、五更泄、出血症、血液病等,以及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部位有關病证,均可用健康象數60或或來改善。

張廣苓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hl/18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