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那边

破译白癜风绝密档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46.html

从突兀耸立的将军帽(今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往下看,白云山云蒸霞蔚,山峰挤挤挨挨,山峰与山峰间拥塞着密密匝匝的松树和大青竹。山风起,松竹如千军万马踏阵而来。九十年前,一支由黄公略率领的红军就隐藏在这绿色屏障里,直至国民党公秉潘的部队钻进了红军布下的口袋阵,枪林弹雨倾泻而下,方知千山万壑皆有奇兵。彼时,黄公略率军犹如神将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观察战斗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挥毫写就《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可及。”从此,“飞将军”之名伴随英雄一生。而这只是他所经历战役中,以少胜多经典战例的其中之一,以致于毛泽东再次为其写赞“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红色革命根据地开疆扩域,他是骁将,更是一柄出鞘的匕首,悬于敌军命门之上。根据地百姓称之为常胜将军。而他,随后几个月里,率部首战莲塘,再战良村,在方石岭阻击战三战告捷后,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却不幸在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空袭,中弹牺牲,将星殒落。正向兴国行进的毛泽东立即调头赶至黄公略身边,泪如雨下,悲痛万分。后来,毛泽东把对这位天才将领牺牲的痛惜倾注在根据地建设的每个细节上:东固的公略台旧匾、公略亭旧址,瑞金由钱壮飞亲自设计,彭德怀亲自题写的三角公略亭,甚至为其召开的追悼大会上,他亲自书写了那副让人沉痛落泪的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革命形势稍有好转,他惦记黄公略留在家乡的妻女安全,多次派人到湖南湘乡桂花树高模冲打探寻找,费尽周折,终于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寻得进京,兑现了战友的托付。当然,建立以黄公略的名字命名,以吉水县水南区为中心,以水南墟为县治的公略县,是最为浓彩重抹的一笔。或许,在毛泽东心里,再没有比水南更合适的土地,能够承载他以及根据地人民对英雄的纪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濯濯泷江水,浩浩赣水南,大江流日夜,早就将英雄的气概流转。年1月被任命为红六军军长的黄公略,刚到任即率部参加水南战斗,围歼唐云山旅,一战宝华山,二战水南墟,三战施家边,四战天梁山(大湾),连战皆捷,红六军即成胜利铁军。同年2月,去陂头参加“二七”会议时,第一次来到水南的毛泽东则由西团游击队接应、护送。担任游击队长的水南西团村杨经芳打开西堡祠,在群众大会上,毛泽东宣讲了开展土地革命的道理,高度赞扬了西团人民的革命精神,鼓励西团人民继续斗争革命到底,并向西团游击队赠送了15支步枪。当晚,西堡祠的那间厢房里,灯火可亲,毛泽东与乡亲们聊至深夜。至今,水南西团村的西堡祠仍然悬挂着主席的画像,“先敬主席再敬祖宗”,水南人民自有心中的那杆秤。而后多次,毛泽东来到水南,革命形势高涨的水南给他烙下了“水南人民靠得住”的印记,公略县设在水南,毫无疑问,会成为这位战功显赫的革命根据地开拓者最好的纪念。

踏进水南,那些穿越千年的古村落,诗意地栖居在青山拱翠,泷江宛转的山水画廊里。“青石小巷老街,古祠牌楼书院”,每一个古村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和丰富的历史记忆。而一座座朴拙的祠堂彰显着水南先人们的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凝聚了一代代族人的财富和心血,也体现着水南人忠、孝、仁、爱,思慕先祖、慎终追远的儒家情怀。更是红色岁月盖在水南大地的一枚枚印章,让我们在追寻革命者的足迹中,得以窥微革命历史的每个细节,理清红色往事的脉络。

逆着时光,我来回穿行于那些祠堂小巷,步子放得轻极了,一座座历经千百年的老房子里,肯定珍藏了峥嵘岁月的时光秘密。年9月,在外读书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的龚荣、田畯、杨经芳回到水南,在荷山村龚家祠创办了改进小学,三人齐心协力,以教书为掩护,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水南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农民革命运动。这是水南的觉醒时代: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深深吸引着水南的青年才俊。小小的祠堂累叠着繁密的脚印,北去的江水带走了书生意气,又把一个又一个的人物招至: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毛泽覃、肖克、李文林、曾炳春、赖经邦、刘铁超……

多少翩跹少年,在祠堂接受了革命的启发,“救中国救水南”满襟怀。开国少将何运洪等水南子弟,从龚家祠堂出发,把革命的火种引燃了水南大地,投身于革命的贫苦群众前仆后继,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将水南推到了革命历史的风口浪尖。年11月27日,公略县成立大会在水南松山村举行,从此,在共和国的革命史册中,公略县赫然在目,熠熠生辉。

在水南荷山村公略县委苏维埃旧址旁边的小广场,我在毛泽覃和贺怡的雕塑旁驻足许久。这对年轻的夫妇互相依偎着,高大英俊的毛泽覃如松挺拔,娇小的贺怡挽着丈夫,笑如清荷。在公略县工作任职的三个年头,毛泽潭是首任县委书记,贺怡是妇女部长,军事斗争、武装建设、“扩红运动”、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公略县委苏维埃政府举全县之力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了红军之需、红色政权之需、土地革命之需。虽然公务繁忙,却让他们相濡以沫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这是他们难得的团聚。此后扑面而来的血雨腥风,夫妻俩天各一方,阴阳永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潭留守苏区,牺牲在于都突围战中。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寻访毛泽东和贺子珍留在苏区的孩子,贺怡遭遇车祸而撒手人寰,一对璧人,松折荷夭……

“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穷苦人民闹翻身,肩并肩来膀靠膀,活着就跟共产党!”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涂抹在赖家大祠堂墙上的红军标语,一字一句还那么清晰可见。祠堂边有一眼古井,当年途经水南的毛泽东和朱德在祠堂商议军事,正是午饭时间,入冬无菜,水南群众想弄点特色菜,毛主席知道后忙制止,强调简单点大家吃什么就吃什么。最后端上一脸盆的酸菜辣椒。毛主席夹了一筷子酸菜,品尝后,笑呵呵地用湖南腔说“这个好嘛,又酸又辣,提神,枪杆子出政权,我看酸菜里也能出政治嘛。”多少年过去了,穿过祠堂的天井,朴素的厢房里,我仿佛看见伟人夹起一筷子水南酸菜,爽朗笑道“要得,人间有至味!”

怀德堂、尊德堂、西堡祠,一处处革命旧址,记录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公略县,是水南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地带的最好明证,也是水南人民投身于工农革命的最好明证。

革命战争年代,全乡有余名英雄儿女投身革命,从中走出了一位开国将军和二十五位红军老干部。更多的是在20多岁、30出头就牺牲的烈士,他们永远凝固在一张张清晰度并不高的黑白照片中,有些人,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山河岁月,润物无声,水南历史的天空飘过“五里三状元”、“兄弟两进士”的人文奇观;也曾演绎“赣水那边红一角”的红色水南最为壮丽的一幕;进入新时代,先贤的雄心与胆识早已温润在水南人的骨子里了。如今的水南素有“企业家之乡”,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不计其数,是全县落户工业园区企业最多的乡镇,跻身于全市20强乡镇行列。

在水南,我找到了一个古镇生生不息的泉源,读懂了一个个古村代代前行的缘由。如同泷江水从峡谷中奔涌而出,以一泻千里的姿态和气势,浩浩荡荡奔向赣江。这就是水南,这就是红色的公略大地,只要该有的历史文化的地方,文献就有记载、古祠就有刻联、民间就有记忆。我心且记,这就是水南人,心有定力,意气风发,奔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

作者简介:刘晓雪女

泰和县纪委监委二级主任科员,宣传部负责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hl/265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