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历时5年,长约68公里,深中

广东交通集团6月11日发布消息,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贯通测量结果表明,实现了与东侧E4管节精准对接。

距离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整整5年后,这座“海底长城”终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

“海底长城”合龙了

据央视新闻6月11日消息,距离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整整5年后,这座“海底长城”终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包含沉管段约5公里,由3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此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已由东西两侧往中间依次沉放对接了31个管节。6月8日开始最后一个管节(E3)及最终接头的整体浮运安装,至今日完成最终接头推出对接,共用时近70个小时,一举实现关键控制性工程突破,为深中通道冲刺04年通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合龙,为打造环珠江口公里‘黄金内湾’提速。当前,广东交通集团正协同各方,全力以赴推进深中通道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为新征程上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交通力量。”广东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

据了解,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共分为三大关键技术:基础处理、管节浮运安装及接头处理。其中,基础处理包括基槽开挖、软基处理及基床整平。基础处理的要求极高,海底0~40米深处基槽开挖精度、碎石整平精度均要求达到亚米级,堪称“海底绣花”。深中通道项目创新海相深厚淤泥层“大直径深层水泥搅拌桩+块石振密”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在48毫米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隧道基槽开挖是沉管管节安装的第一道工序。负责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的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杨景鹏告诉记者,自年起至今,共完成了万立方米的疏浚作业,完成了约6.5万立方米的海底礁石破除。挖出来的泥沙,可以装满个国际标准游泳池。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位于珠江口,水文泥沙复杂、基槽回淤强度大,本次E3管节及最终接头隧址清淤要求更高,龙口区清淤操作空间被压缩至长米、宽46米的范围内。杨景鹏说:“该区域内不到半年就回淤高达1.88万立方米,在基床上形成类似‘糨糊’的板结沉积物。我们应用‘深海吸尘器’——专用清淤船,开展精准定点清淤余次,用14天完成清淤任务。”

深中通道专门研发的“一航津平”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沉管隧道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完成基槽清淤、深层水泥搅拌桩、块石抛填后,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其上方均匀铺设1米厚的碎石层。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碎石整平船就是一台水下‘3D打印机’,铺设碎石的方式与‘3D打印’相同,铺设完成后,碎石层的平整度可以控制在正负4厘米内,为沉管管节及最终接头铺上一层舒适的床垫。”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总用钢量约3万吨,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3倍。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个管节(6个标准管节、6个非标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标准管节长米、宽46米、高10.6米,立起来就是一幢55层的大楼。据了解,平均每节沉管的用钢量约1万吨,焊缝长度超过70公里,最厚的钢板达到40毫米。按照施工计划,必须要达到每月出厂一节钢壳的速度,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为此,深中通道打造了国内首条大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并分别在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船厂进行应用。“我们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钢结构块体智能焊接及智能喷涂,极大提高了焊接的质量和速度。”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主任刘健告诉记者。

伶仃洋大桥4月合龙

据新华社4月9日报道,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4月8日合龙,意味着该项目桥梁工程实现全线合龙。

深中通道是串联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世界级跨海工程,全长约4公里,集海底钢壳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径桥梁、深水人工岛、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该项目计划于04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现在的小时缩减为约0分钟。

这是4月7日拍摄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图片来源:新华社,无人机照片)

深中通道的桥梁工程长约17公里,包括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及非通航孔桥等。其中,中山大桥已于0年6月合龙。4月8日合龙的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米,主塔高70米,通航净空高度为76.5米。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伶仃洋大桥合龙后,桥梁工程将开展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施工。目前,海底沉管隧道已完成31个管节沉放安装,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隧道贯通,东、西人工岛建设和沉管内工程也正稳步推进。

据南方日报4月8日报道,面对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深中通道成功研发了目前世界强度等级最高的兆帕悬索桥主缆钢丝索股以及锌—铝—镁镀层,主缆钢丝耐久性提升50%,扩大了我国桥梁产业世界领先优势。此外,项目突破了海域深厚软基大型锚碇建造难题、首创钢桥面板全熔透焊接接头技术、研发应用了国内首台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共创造了5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实现了桥梁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桥梁建设的领先水平。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公里,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广深高速、广珠东线、广珠西线等通道一起,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串珠成链,构建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新格局,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也将为珠江东西两岸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发展空间、想象空间。

广东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广东交通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加快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为广东打造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作出应有贡献,让交通延伸美好生活。”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设历程

1.年4月7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

.年6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钢壳完成制造。

3.年1月10日,首节沉管完成浇筑。

4.00年6月17日,首节沉管E1管节完成沉放安装,实现“深海初吻”。

5.00年7月30日,西端E管节完成沉放对接。

6.00年8月8日,西端E3管节对接。

7.00年9月6日,西端E4管节对接。

8.00年11月10日,西端E5管节对接。

9.00年1月9日,西端E6管节对接。

10.01年1月日,西端E7管节对接,管节安装突破0米。

11.01年3月1日,西端E8管节对接。

1.01年4月1日,西端E9管节,海底隧道最深管节(-37米)精准对接。

13.01年6月0日,首个爬坡管节E10管节对接。

14.01年8月日,西端E11管节完成对接。

15.01年8月30日,东端首个管节E3完成沉放对接,开始东西并进。同时也是首次实现“一月两管”。

16.01年9月15日、9日,分别完成西端E1管节及东端E31管节对接,管节安装突破米。

17.01年10月16日、31日,分别完成西端E13管节及东端E30管节对接。

18.01年11月15日、9日,分别完成西端E14管节及东端E9管节对接。

19.01年1月15日、9日,分别完成西端E15管节及东端E8管节对接,管节安装突破3米。

0.0年1月15日、5日,分别完成西端E16管节及东端E7管节对接。

1.0年3月11日、13日,分别完成东端E6管节及西端E17管节对接,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同一窗口期沉放两个大型管节。

.0年4月4日,西端E18管节对接。

3.0年6月7日,东端E5管节对接,管节安装突破4米。

4.0年7月日、4日,分别完成东端E4管节及西端E19管节对接,同一窗口期再度“双管齐下”。

5.0年8月日,西端E0管节对接。

6.0年9月0日,西端E1管节对接。

7.0年10月1日,西端E管节对接。

8.03年6月11日,E3管节及最终接头完成沉放对接,沉管隧道实现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南方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hl/267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