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她手中延续记淮安市ldquo

里运河畔、鞠通故里,有这样一位医生,她28载坚守初心、治病救人,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秉承着“尽最大努力让患者康复,让尿毒症患者快乐地生活下去”的信念,28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众多患者的“肾”命线,她就是“吴鞠通医师奖”获得者、医院肾病科主任严晓枫。

情结:想成为父亲那样的医生

“父亲是医生,我从小就看到他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治病救人,也常常听到父亲在吃饭时高兴地说又为哪位患者治好了病,还看到不少患者病愈后,专程来家里感谢父亲。”谈及为什么选择学医,严晓枫说,“那时候觉得,医生真是个神圣的职业!”

严晓枫的父亲严冰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如今85岁高龄,仍坚持坐诊查房、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撰写医书。受父亲的影响,高考时她毫医院校,最终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录取。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医院,一干就是28年。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勤学苦练、精心诊疗、潜心科研,不知治愈了多少患者。而她,也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淮安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承诺:让患者花少钱看好病

与严晓枫接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时刻为患者着想,会带领全科人员想方设法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三年前,一个10岁患儿的母亲经多方打听,找到了严晓枫,这位母亲一边描述孩子的病情,一边泪流不止,原来,这位母亲是环卫工人,好不容易中年得子,孩子却得了紫癜性肾炎,全身皮下多处紫癜,蛋白尿,医院治疗,高额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收入就不高的家庭债台高筑,可是孩子的病却始终没有起色。而且,由于一直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孩子抵抗力差、经常感冒,甚至一点粉尘,都会让他病情复发。严晓枫一边安慰这位母亲,让她坚定信心,一边为患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三个月后停用了激素,患儿蛋白尿转阴、紫癜消失。又经过三个月的中药调理,患儿竟完全康复了。这位母亲再不用借钱为孩子看病了!如今,她每隔三个月会带孩子复诊一次,每次都是笑容满面。

“看到她快乐起来,我感到非常欣慰。”严晓枫说,“对我而言,生命的价值更体现在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困扰,每当看到患者康复,我的职业幸福感就油然而生。”

坚守:帮患者迈过“生死”坎

假如人的肾脏出了问题,不再生成尿液,活人真的会被尿憋死。这句看上去有戏谑意味的话,却通俗易懂地概括了肾脏病的严重后果。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药物中毒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临床上很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并不愿意接受血透,认为血透是“死路一条”,这就需要医生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有着15年“血透龄”的吴大爷曾经就是一位“宁死不做血透”的患者,那时的他血肌酐超过正常值的15倍、重度贫血、全身浮肿、虚弱得无法站立。直到一天夜里,吴大爷因体内毒素蓄积过多,导致肾性脑病,引起了精神障碍,值班医生急忙拨打严晓枫电话求助,凌晨两点,严医院指挥抢救,最终,通过及时的血液透析,吴大爷脱离了危险。如今,吴大爷每周三次血透,每隔半年喝中药调理身体一段时间,精神状态不错,还经医院做血透,成了“肾友”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肾病科的医生,医院抢救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是家常便饭。”严晓枫笑着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行当,业余时间就不再完全属于自己了,算起来,节假日陪伴患者的时间比陪伴家人的时间还要多呢!”

细致:多看多想防患于未然

扁鹊行医,腠理之间可见疾病,并根据病情进展不断跟进劝导,期冀能有所改变。严晓枫也是这样一位“治未病”的医生,在日常诊治之外,她带领团队规划了整套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线路图”,希望能通过早期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延缓肾脏衰竭来守住肾病患者的生命线。

01

秦女士是严晓枫的“老病人”,她有糖尿病家族史,兄妹三人都患有糖尿病,哥哥因糖尿病肾病英年早逝,这让秦女士十分注意身体健康,在疾病防治方面特别听严晓枫的话,如今糖尿病20多年的她,血糖控制得非常好,身体各项检查指标也不错,离糖尿病肾病还很遥远。

02

51岁的郑先生也是严晓枫的“老病人”,他8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找到严晓枫,严晓枫结合他的病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等方法进行治疗,帮助郑先生控制住了病情,如今,郑先生的肾脏依然可以维持他的日常生活,没有进展到“尿毒症期”,并不需要“血透”维持生命。

03

46岁的魏先生对严晓枫就更感激了,他在一年前稍有劳累就出现血尿,B超、CT、膀胱镜均未见异常,严晓枫认为不明原因的血尿要高度重视,随诊观察,她叮嘱魏先生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魏先生的复查结果显示输尿管肿瘤,医生及时摘除了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原位癌”(原位癌通常直接切除,不需做化疗)。

心愿:提升科室整体诊治水平

“我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救治不了全部的病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才是患者的福音。”在严晓枫的带领下,肾病科的学术氛围浓厚,一大批青年骨干医师迅速成长,团队实力不断增强。科室先后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荣获省、市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3项,她主编著作一部,参编著作四部。为了更好地促进肾病诊疗技术的传承和提高,她每年还主动承担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父亲曾说,‘竹叶扁担一小舟,看上相似绝非同。’以此来提醒我,辨病辨证一定要认真谨慎,选方用药一定要抓住病症之间的细微差别。”严晓枫行医多年,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精心诊治每一位患者,用实际行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守护着众多患者的健康。

来源

宣传科

编辑

宣传科张娣娣张丽

审核

宣传科申琳琳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争议,请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ys/26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