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尿毒症性脑病 > 尿毒症性脑病症状 > 糖尿病患者预防尿毒症,这4项检查要尽早做 >
糖尿病患者预防尿毒症,这4项检查要尽早做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不会把糖尿病与肾病联系起来,而事实却是,糖尿病是引起尿毒症的首位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防治肾病刻不容缓。
要想尽可能避免尿毒症,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相对来说,一些严重疾病如尿毒症、肝癌、肺癌等,等到无法治疗时才被发现,与不重视定期体检有很大关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预防尿毒症,以下这些检查不能忽视。
项目一:空腹、餐后血糖
如果要糖友们立刻回答自己的血糖是多少,不少人可能会思考一下,然后说N久之前的血糖检查结果。专家表示,血糖必须定期测。包括空腹、餐前和餐后的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监测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在吃口服药时,每周监测血糖至少2~4次。
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在7.8mmol/L是最理想的,空腹如超过10.0mmol/L,餐后2小时超过13.9mmol/L,则相对比较差。但也有个体差异,每个人应该询问医生,了解合适自己的血糖目标。
检查前有3点注意事项,糖友要牢记:
1.检查前不要停药,以测出最准确的结果;
2.检查前不要过度限制饮食,正常饮食即可;
3.不要有心理压力,放松心情,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项目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这个指标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相比于单纯的血糖指标,更能准确地检测血糖控制的整体水平、治疗程度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受血糖浓度和血红蛋白的影响。正常范围值为4%~6%,通常糖友的控制目标是7%。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则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则会明显增加。糖友最好每3个月检测1次。
项目三:尿常规检查——蛋白尿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因此一旦肾脏出现损害,尿液会首先发生变化。尿常规中有一项尿蛋白,如果结果有加号,则提示可能有尿蛋白,应进一步查尿特种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典型的症状,白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24小时尿白蛋白正常范围为30~mg。如果检查超过这个指标,应该考虑肾脏损害。如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发展为大量蛋白尿,对肾功能的损害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尿毒症。
项目四:肾功能检查
对于有5年及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必须要定期检查肾功能的情况,至少每年1次。肾功能检查包括多项,主要反应肾功能情况的血常规指标有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反应肾脏清除功能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
如果肾脏出现严重的损害,导致发生纤维化,硬化的情况,肾脏会出现萎缩的情况,通过肾脏B超检查来看肾脏的大小。
由于肾病早期比较隐匿,如果糖友出现这些“身体异常信号”,医院别犹豫:
信号一:浑身乏力,甚至恶心、呕吐
肾脏出现损害后排毒能力下降,大量毒素蓄积会导致患者出现病态反应,浑身乏力没劲,毒素蓄积在肠胃,会引起肠道不良反应,患者没有食欲,甚至出现呕吐。
信号二: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细小的泡沫,且不消散
这是蛋白尿典型的表现形式,要注意与其他泡沫尿区别。
信号三:血压异常升高
不少糖友都会有高血压的情况,如果血糖、血压均出现长期持续升高、控制不佳的情况,要注意可能是肾脏出现异常,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的。
来源:新浪健康
健康管理中心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