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淤泥 > 淤泥优势 > 读完苏轼这首诗后,我没那么害怕变老了平 >
读完苏轼这首诗后,我没那么害怕变老了平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在其诗话作品《苕溪渔隐丛话》中,将韩愈的名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苏轼的诗作《赠刘景文》放在一起比较欣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退之《早春诗》也。荷尽巳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苏轼的这首名诗吧!
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苏轼出生于年,这首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即公元年),那么,创作这首诗时,苏轼已经五十多岁,年过半百了。而苏轼的好朋友刘景文,出生于年,当时也已经57岁左右了。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已经开尽了,荷叶已经枯萎了;菊花已经凋谢了,只有花枝还不为冷霜所屈。
擎雨盖其实指的就是荷叶,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打在了荷叶上,顺着荷叶留下来,看起来很像雨伞,因此,苏轼将荷叶称为擎雨盖。
荷花和菊花都是美好之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因此,一般来讲,当荷花、菊花开得正盛的时候,才是苏轼下文所说的一年好景。但是,苏轼却偏偏挑了个荷尽菊残的时候,而且还将荷花、菊花颓败凋谢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这是为何?
我想,这应该是欲扬先抑、对比衬托。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这美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秋末冬初之时。
毫无疑问,荷花盛开的夏天、菊花绽放的秋天,都是一年中美好的季节。因此,本诗前半部分写的荷尽菊残,可能会令人心情失落。然而,到了本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却笔锋一转,说橙黄橘绿时才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苏轼在这里用橙子和橘子,明显是为了跟荷花、菊花形成鲜明对照,前者是果实,后者是花朵。可是,我们也知道,橘也在文人笔下拥有了一些高洁的品质,著名爱国诗人就在《橘颂》里说它纷缊宜修独立不迁秉德无私……
虽然苏轼并没有直接说明橙黄橘绿时是一年好景的原因,但是正是这样婉约留白的手法,才让他的诗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我们只需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这首诗的作者苏轼,以及赠送对象刘景文,都步入老年阶段了。因此,苏轼其实是想告诉好友,年纪大了,尽管少了年少时的青春活力,却进入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才是最美好的光景。
读完苏轼这首诗后,我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害怕变老了。
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人生的后半场,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并不是到了年纪,就一定会收获果实。只有在春夏勤劳耕种的农民,才有可能在秋冬获得大丰收。而我们,只有在年轻的时候踏实努力,不虚度光阴,才能在年纪渐长时收获甜美的人生果实,才能淡然面对时间的无情流逝,才能坦然接受身体的日渐衰老。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猜你还想看:
长孙皇后:李渊的贴心儿媳,李世民的高情商发妻
狄仁杰:我不是神探,这才是我的真实面目
看高阳公主实力演绎,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乾隆皇帝对她说:如果你是男孩儿,就没嘉庆那小子什么事儿了
李商隐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