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兴书斋王忠敏书法作品鉴赏事理通

王忠敏先生字:云山闲人号:万物兴书斎作品:《事理通达心气平和》事理通达,明于应变,以合理的状态追求人生的美好,以顺势而为的言行,让自己的行为达到正确。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古代散文精品《爱莲说》以莲自喻,笔意超越,情景交融,寄予了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图片来源于网络莲花,古往今来都是文人笔下高歌咏颂的对象,它清姿素容,淡雅秀丽。《爱莲说》中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图片来源于网络《爱莲说》全文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意境深远。这篇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嘉佑八年五月在虔州道判署内创作的。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太极图》《易通》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他曾先后于年在湖南邵州、年在江西南康建有爱莲池。图片来源于网络宋熙宁四年,周敦颐到星子任南康知军。此时周敦颐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种植荷花。茶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在莲池湖畔赏花品茗。他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咏叹之余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一年以后,由于年迈体弱周敦颐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淳熙六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了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敦颐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爱莲说》的墨迹,将其刻于石上立在池边。朱熹曾题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图片来源于网络《爱莲说》托物言志,从“出淤泥而不染”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文中以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反衬莲洁之美。“万物兴书斋”平台书法作品均为王忠敏先生亲笔手稿。作品:《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王忠敏先生简介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ys/267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