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泥淖,心若莲花
周末畅游普陀山,有水池的地方经常能看到莲花,莲花雕刻在石栏杆,青石板,墙壁上比比皆是,几乎遍布了普陀山的每一个角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佛教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与禅的教义和修行方式有密切的关联。我想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一,清净与超越: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但它在污浊的环境中能够茁壮成长,展现出清净和纯洁。这象征着禅修者能够在尘世的烦恼和苦难中保持内心的清净,超越世俗的困扰,实现心灵的纯净。
二,无所附着:莲花的花瓣上水滴不容易停留,因为它的表面光滑。这象征着禅修者应当摆脱对外界事物的执着和依恋,不被世间的表象所束缚。
三,开悟与成长:莲花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从淤泥中崛起,一点一点冒出水面,最终开放的过程。这与禅修者在修行中逐渐觉悟,逐步超越烦恼,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开悟相符。
四,心如莲花:禅修者常被鼓励将自己的内心比作莲花。就像莲花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禅修者也应当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受情绪和外界变化的干扰。
五,无我与菩提心:莲花在佛教中也与无我和菩提心的概念有关。无我即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空性的,而莲花的生长和开放也呼应了这种无常的理念。菩提心则是发愿利益他人,如同莲花虽然生长在污泥中,却能绽放美丽的花朵,为他人带来美好。
《诸经要解》云:“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