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强调要想治愈肾病,必须做好这五点远

这俗话说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介意的话,扫描下方   

这些年在诊治的肾病患者人群中,我发现有很多情况类似的患者:刚开始是轻微尿检蛋白异常,也就是出现了肾脏炎症,因为不注意治疗,自我感觉良好,时间长了肾功能就恶化了,引发尿毒症,比如下面的这个案例。

案例一

王先生,现年52岁,18年前因为“泡沫尿”、面部水肿发现尿蛋白,但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1.98g,肾功与血压基本正常,13年前进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此后一直坚持治疗,按时复诊复查,规律用药,现在尿蛋白基本控制在0.2g-0.7g范围内,肾功能没有出现恶化的迹象,血压稳定。

为什么同样都是慢性肾炎,可是结局却有天壤之别。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从慢性肾炎到尿毒症到底有多远呢?这与很多个方面息息相关。

案例二

孙女士,现年41岁,20岁时单位体检发现尿常规异常,轻微尿蛋白,当时没当回事儿,医生开了一些诸如降压药、金水宝等药物,刚开始还在坚持服用,后来因没啥不舒适就不在意了,也没复检过身体。2个月前总觉得浑身无力,没有食欲,而且身体水肿很明显,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肌酐多,双肾已经萎缩,被确认为尿毒症,不得不透析。

当然,也有那种虽然开始肾炎症状很严重,漏蛋白明显,但是自己上心,好好管理,肾功能也能保持长期稳定,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1

尿蛋白

肾友们尿蛋白情况越严重,机体肾功能的进展就会越快,而且治疗过程中平均蛋白尿水平,比初始蛋白尿水平跟肾脏预后有更强的相关性。

就拿文中的膜性肾病来说,如果尿蛋白被维持在0.5g以下,引发尿毒症的几率会很低。

2

初始肾功能

慢性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初始肾功能水平很大程度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这时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zlyy/264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