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综合管廊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

一:综合管廊定义与断面布置

(一)综合管廊分类干线综合管廊:独立分舱一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面。支线综合管廊:单舱或双舱方式一设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下。缆线综合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设可开启盖板一设置在人行道下。

(二)综合管廊断面布置

(1)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2)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3)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仓敷设

(4)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布置。

(5)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

(6)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道应采取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管道方式;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宜设置在综合管廊底部。

(7)压力管道进出综合管廊时,应在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

二:综合管廊结构类型

(1)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综合管廊结构类型分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和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两种。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1、土方开挖,超过5m深基坑开挖需要做专项方案并请专家论证。明挖基坑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挖一层支护一层。坡面喷浆支护采用标号为C20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均匀喷洒,厚度为10~12cm,提高开挖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喷射顺序是由上而下,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0.8-1m左右,喷射方向垂直于受喷面。养护至设计强度,再第二序土方开挖,依上述工序依次进行,支护至基础高程。最后人机配合清理至基坑底高程(20cm的深度)。

根据设计要求要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具有测绘资质单位编制的《基坑监测方案》。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移、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

1)、对周边环境进行仔细调查,做好记录、拍照、录像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⑴支护位移的量测;⑵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⑶附近建筑物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⑷基坑渗、漏水观察。

2)、详细了解调查周边地下管线的情况,做好记录。

3)、在周边场地设置沉降及观测点。(布置要求及布置图附后)

4)、安全检测工作已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作为施工单位同步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

5)、施工中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各方,必要时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

2、垫层施工:垫层的宽度要比主体结构宽mm。混凝土强度起来了,按设计要求施工防水。

防水完后需要监理单位现场验收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防水保护层施工。

3、底板混凝土及侧墙倒角施工

测量侧墙厚度测量底板厚度测量管廊内净距

完成钢筋安装后检验其间距位置尺寸,止水钢板、止水带等预埋件安装是否正确,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安装模板。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接紧密不漏浆;对位螺栓、间隔件等安装稳固;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洞孔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模板清洁、隔离剂涂刷均匀,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无污渍。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2)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对由热轧钢筋制成的成型钢筋,当有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代表驻厂监督生产过程,并提供原材钢筋力学性能第三方检验报告时,可仅进行重最偏差检验。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不超过30t为一批,每批中每种钢筋牌号、规格均应至少抽取1个钢筋试件,总数不应少于3个。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检验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尽量采用一次性浇筑,如遇特殊情况,须将已浇筑部分凿毛。浇筑混凝土采用泵车输送。采用人工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混凝土为商品砼,到场的混凝土先做坍落度实验,满足规范要求在进行浇筑,同时制作混凝土试件送标养室养护,到达养护时间分批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作为资料存档。

4、侧墙、顶板钢筋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

按照施工工序浇筑混凝土。1)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在拆模后、混凝士表面未作修整和装饰前进行,并应作出记录;2)已经隐蔽的不可直接观察和量测的内容,可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修整或返工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有实施前后的文字及图像记录。)4)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裂缝、连接部位出现的严重缺陷及其他影响结构安全的严重缺陷,技术处理方案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处理记录。5)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

5、侧墙与顶板防水施工及保护层施工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2)卷材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贴或焊接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扭曲、皱褶、翘边和起泡等缺陷。4)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立面卷材接槎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mm;当使用两种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5)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结合紧密,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卷材搭接宽度允许偏差应为±10mm。

6、基坑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回填应在综合管廊结构及防水验收合格后进行。1)清理回填区域内的有机物、淤泥、浮土、建筑垃圾等,并将基坑内积水抽干净。检查预留的洞口、套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办好隐检手续。2)施工前应做好标高测量,在基坑边每隔3m弹定标高控制点,做好标准高程标志。3)覆土不得带水回填,回填料内不得含有冻土、膨胀土或有腐蚀性土,基坑开挖的好土可作为回填土。回填土应在土的最佳含水量时进行,严格遵循薄铺轻碾的原则。填土前,检验土料的含水量,检验方法是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加干土或换土等措施,如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运土、平土和夯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4)回填前拆除地上落地架,在各层周边搭设1.2m高防护围栏。5)进行回填土施工,下土及夯土时注意对防水及其保护层的保护。6)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虚厚度为mm,压实后厚度为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夯实。7)回填土压实度按不低于95%执行。8)管廊两侧回填应对称、分层、均匀进行。9)综合管廊顶部1米范围内回填材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禁止大型碾压机直接在管廊顶板上部施工。10)对于蛙式机打夯,要求回填土每层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11)对于阴阳角部位,采用人工夯实,不得漏夯。一夯压半夯,夯排三次。夯实后进行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在进行上一层土回填。12)找平和验收: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然后请质量检查人员验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zlyy/26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