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吨的唐朝黄河铁牛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

北京中科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文物也是最好的传达者,随着近代的考古发展,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被世人所见,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还原那些真实存在,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细节。考古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的价值文物,会采取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件文物,自发现后就被露天摆放,专家:我们不敢动!上世纪80年代,专家在蒲津渡遗址上勘查发现,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通过挖掘共出土铁牛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每头铁牛约高1.9米,长3米,宽1.3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贯两排。四牛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估计铁牛各重约30吨,加上下面有底盘和铁柱重量可达到40吨。中国古代,黄河决堤是常有的事情,因经常洪水泛滥,导致两岸的农作物被淹,为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开元年间就打造这这些铁牛,除了固定桥索之外,更有一种威慑作用,古人讲究阴阳相对,在铸造时另外铸造了四个铁人和七星柱子,仿照北斗七星布局,象征着挡住洪水,造福人民。在历经上千年后,黄河河床的变化,终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被淹没,彻底隐藏在黄河的淤泥中。这四个庞然大物被打捞出来,怎么都算是文物,对于他的保护和安置问题却难倒了专家们,因体积巨大想要找一个密闭空间收藏就不是简单的事情,有纯铁打造的重量自然是无比沉重,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就得不偿失,而且移动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个天文数字,没有专业的工具也很难做到。在经过一系列探讨后,铁质极易氧化生锈,非常难保护,在没有找到最好的保护方法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安置在原地。铁质文物的保护至今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相信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这些珍贵文物都会得到妥善的保护。本文由马迁品历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zz/26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