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淤泥 > 淤泥发展 > 秦都生态为底扮靓宜居幸福城 >
秦都生态为底扮靓宜居幸福城
晴空万里,仰面,是透透的“天空蓝”;碧波荡漾,环顾,是悠悠的“河水清”;只此青绿,俯瞰,是盈盈的“沃土净”……泼墨点彩之间,一幅生态宜居新画卷在秦都徐徐铺展。
让“天空蓝”成为城市“背景色”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份,秦都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10,优良天数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同比下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今年以来,秦都区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先后制定《秦都区蓝天保卫战年工作方案》《秦都区大气污染防治15 条攻坚措施》《秦都区-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重点围绕大气污染行业开展环境执法检查,特别对涉气、重金属等企业加强环境监管,确保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达标排放,开展涉气工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企业家,立案查处涉气环境违法行为7起,罚款24万元。顺利完成家涉气企业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涉及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并达标运行。聘任15名区人大代表担任秦都区生态环境监督监管“万里行”环境行政执法监督员,及时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生态环境监督,让“秦都蓝”成为了幸福秦都新标识。
让河畅水清岸绿成为日常
漫步咸阳湖畔,渭河水向东缓缓而流,沿岸草木欣然,河水清且涟猗,公园内各色花卉次第开放,如画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据了解,今年1-9月,秦都渭河铁桥断面监测结果为地表水Ⅱ类水质,优于Ⅲ类考核等次。咸阳市第一自来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
今年以来,秦都区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制定《秦都区碧水保卫战年工作方案》,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持续深入推进环境风险和隐患排查,督促涉水企业做好水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维,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在施工期间不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完成“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排查工作,对辖区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月排查,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供水用水安全。落实城镇集中式污水厂执法监管,重点检查企业进出水情况、出水消毒处理情况、环境管理台帐记录及自行监测情况,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严管医疗废水排放,联合区卫健局开展医疗行业污水处理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辖区6家无传染病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有独立污水处理设施且每月开展自行监测。
碧水绕城、水清岸绿,水生态的持续改善不仅体现在指标数据上,还存在于群众的感知体验中。“经过整治,一些水草、淤泥、生活垃圾被清理打捞,河道比以前干净多了,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愉悦。”谈及门前河道的新变化,居民王大爷感慨道。
让脚下的土地重焕生机
天蓝水清,土净田肥,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辖区群众吃得安心、住得放心。
今年以来,秦都区坚持源头管控,制定印发《秦都区净土保卫战工作方案》,完成陕西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核实工作,不断加大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后开展28次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名单,2家涉重金属重点企业均已完成土壤及地下水检测。严格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年版)》核发排污许可证。截至目前,核发简化、重点排污许可证单位家。其中,重点管理22家,简化管理80家,纳入登记管理家。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一处处可喜变化、一份份亮丽答卷的背后,是全区上下治理雾霾之痛、河水之患、土壤之殇,加压奋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坚定决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秦都区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确保秦都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环境更优美。
作者:房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