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尿毒症性脑病 > 尿毒症性脑病饮食 > 嘴炮孔融之死为了阶级兄弟弥衡 >
嘴炮孔融之死为了阶级兄弟弥衡
有诗赞云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
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话说公元年,时值东汉末年,汉桓帝刘志当政,大权被单超为首的宦官所把持,号称“十大常委”,桓帝无力改变,转而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仅养活这么一支粉脂队伍,消耗巨大,由于经营不善、国家财政匮乏,遂公开卖官鬻爵,政治愈加腐败。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个东汉王朝,愁云惨淡,暮气沉沉。
孔子18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信奉多子多福,膝下七子,一日属下进献山东莱阳梨,个大味甜,孔宙定下规则,最小的先挑,小儿无赖,挑了个最大的。六子孔融时年四岁,虽心有不甘,面对五位哥哥咄咄逼人的眼神,挑了个最小的梨。孔宙面露欣慰之色,这一幕正好被来家中作客的《大汉日报》记者看在眼里,数日后,《大汉日报》发表一篇带编者按的头条:大汉好儿郎,四岁孔融能让梨,哄动全国,各路新闻媒体闻风而至,多方面挖掘孔融生活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连孔融蹙眉、行走方式,均成为全国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果不其然,年末孔融被评为“大汉十大少先队员”、“大汉十大儒道学习先进个人”“大汉十大孝道模范”,总之一个自带光环的天才少年,横空出世,连沉迷温柔乡的汉桓帝也亲手为孔融授予“五道杠”,并赐“阿玛尼”御服一套,相比而言,前些年的湖北“五道杠”,广东的“阿玛尼”少年,是拾人牙慧,弱暴了。
作者犯常识性错误:让梨兄弟间似乎无年龄差距
与现今的人为造星不同,做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那可真不是吹的,打小便自智商超群,博闻强志,仅IQ值,即便是爱因斯坦也甘拜下风。十岁时,孔融认亲,留下了“小时了子,大未必佳”美谈;13岁时,孔宙身死,孔融伤心过度,形销骨立,《大汉日报》不顾家中少了顶梁柱而挨饿的事实,硬是把孔融塑造为孝道守护神,年终又被评为“大汉十大道德模范”。火一年不难,难的是十多年如一日的火,16岁时藏匿营救名士张俭,上演一门争死的惊险剧情,年终又得“大汉脊梁”光荣称号。
一门争死
汉朝选拔官员采用察举制(或称选举制),主要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方式,察举一般有举孝廉(孝顺廉正)和举秀才/茂才(指学养悠长),孔融在两方面的条件都绰绰有余。这样的优秀人才不入官场,吃瓜群众也不答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偶像,医圣张仲景也是通过举孝廉制度走上仕途,最高官至“长沙太守”。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下,自带光环的时代宠儿,孔融一入官场,心高气傲、逼格飙升,嘴炮不断,不同于现今躲在网络背后的“键盘侠”“粪怒青年”,孔融可是敢于直面血淋淋的人生。面对董卓专权,有为青年曹操直接行刺,而孔融作为虎贲中郎将,相当于中央警卫团团长则利用嘴炮炮轰,弄得董卓下不了台面,使出一出“调虎离山”之下,将孔融下放到黄巾军猖獗的北海(大约今天的山东潍坊一带)任北海太守,从中央警卫团长到潍坊市长,贬得不轻,更歹毒地是想利用黄巾军来借刀杀人。
可他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他任北海相兼青州刺史期间,更是出尽洋相。他先是召集士民,聚兵讲武,意图抗拒黄巾军,结果被黄巾军张饶部所败,退保朱虚县;他只好重新聚集人气,讲儒选贤,而刚刚有点起色,又被黄巾军管亥部所围,求救于刘备得解。黄巾军失败后,群雄逐鹿,孔融特立独行,志在汉室,因此遭到袁绍儿子袁谭攻伐。双方战斗自春至夏,北海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却故作镇定,凭几读书,谈笑自若,当晚城陷,他自己逃到太行山以东,而妻儿被掳。孔融的匡世之才,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期间,他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给后人留下一个“哭坟不悴”的成语,是他任北海相最大的功劳。
刘备北海救孔融
于公元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定都于许昌,干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汉献帝把孔融再次召回中央,给了个建设部长有实权的官职,期以利用孔融的嘴炮功夫对付曹操。上任之初,孔融尚能团结同志,把统战与革命建设事业做得风声水起。曹操屁股刚坐稳,急需不拘一格降人才,广发求贤令,孔融同志重视人才,奖掖后进,举贤荐良,发布雄文“荐弥衡表”,强力推荐“三国第一嘴炮”弥衡,这弥衡乃一介“狂生”,与孔融、杨修一丘之貉,臭味相投,基情无限。曾放言“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面对曹操相请,上演“裸身击鼓”予以羞辱,曹操不动声色,借终借荆州黄祖之手杀弥衡。
弥衡裸身击鼓侮曹操
阶级兄弟兼好基友弥衡被杀,孔融的小宇宙爆发了,与曹操撕破脸,针锋相对,嘴炮从此不停歇,再三通过父子争妻、征乌桓、禁酒令等热点事件,与曹操大唱反调,妄议中央。曹操正需用人之际,如果杀“大汉脊梁”会冷了天下多少士人的心,于是一再忍让,撤了他建设部长之职,给了个“唱茶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