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三两点

肝性脑病的分级及早期诊断

肝性脑病指的是肝脏疾病所引起的精神神经系统表现,其本质是由于肝脏功能减低到了影响脑的正常功能,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肝脏不能有效清除体内氨,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细胞水肿。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病的一个主要表现。

肝性脑病分为四级或四度:1级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睡眠倒错,2级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思维力障碍、计算力障碍,3级表现为昏睡或烦躁和肌张力升高,4级表现为昏迷、没有反应。

性格改变:内向型性格变得健谈,外向型性格变得寡言;

行为异常:出现违背常理和道德的行为;

睡眠倒错:白天睡觉,晚上清醒;

定向力障碍:不知或错判自己所在的位置;

思维力障碍:思维不连贯、反应迟钝;

计算力障碍:计算能力与其学力不符合;

昏睡:呼之能应或能被唤醒,但停止刺激又很快入眠;

烦躁:胡言乱语,不配合,不听劝;

肌张力升高:四肢肌肉僵硬;

昏迷:对外界环境的强刺激没有反应。

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肝病基础,自觉反应能力或思维能力或计算能力不如从前,有1级或/和2级脑病的部分表现。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热能和碳水化合物:供给充足的热量以满足脑组织代谢,减少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是肝性脑病治疗过程中必须保证的环节。

(1)病人昏迷时,每日提供~kcal热量,完全由葡萄糖提供,可由静脉或鼻饲输入,停用蛋白质。

(2)病人复苏后,随其病情好转可稍提高热量至~kcal,蛋白质供应量为20~30g/d,碳水化合物仍占70%~75%的热量比重,剩余一小部分可由脂肪提供。

2、蛋白质:对于肝性脑病的病人,减少氨的来源。抑制其产生和减少吸收,是治疗的重点。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是防止血氨升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1)对于昏迷的病人必须停用蛋白质或减至微量,采用葡萄糖维持营养。但停用蛋白质过久,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分解内源性氨的形成,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加重浮肿和腹水。

(2)病人复苏后,每日可经口或鼻饲含20~30g的蛋白质,若病人症状无进行性加重,血氨未升高,肝功能未恶化,神志逐步好转,可2~3日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10g/d,直至到50g/d。

(3)应选用含氨少的食物。

3、脂肪:使用脂肪应以小剂量为好,每日1g/d效果较好。应尽量使用中链脂肪酸加上必须氨基酸,供应热量不超过总量的40%。对于昏迷的病人应尽量慎用脂肪。

4、水、电解质、维生素:肝衰竭时各种维生素摄取量降低并产生吸收障碍、利用不良,致维生素丢失增多与储存耗竭,而大量应用葡萄糖也增加了维生素的消耗。对于已知与肝功能有关的维生素(B1,B2,B6,B12,C,A,E,K,叶酸,泛酸,生物素,尼克酸)必须全面补充,并且补充剂量要超过生理量的数倍,最好联合补给,以免影响维生素之间的平衡。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调理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kcal)左右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谷类、面食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

2、对于昏迷患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每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开始每天20g,以后每3--5天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超过60g/天。当再次出现肝昏迷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立即降到每日20克-30克。

没有肝性脑病症状期间,每日蛋白质食入量可在60g左右,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鸡蛋、牛奶、奶酪、瘦肉、鱼肉、鸡肉,可以交替食用,注意控制每日总量即可。血氨升高但是症状不明显时,每日蛋白质在30-40g为宜。

3、脂肪量不要过度的控制。因脂肪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能够润肠通便。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g为宜。

4、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5、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没有腹水或水肿者,不必限盐。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mg,根据腹水的程度限制液体摄入量在-1毫升左右。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hl/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