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尿毒症性脑病 > 尿毒症性脑病症状 > 尿毒症诱导慢性肾病患者免疫衰老及临床转归 >
尿毒症诱导慢性肾病患者免疫衰老及临床转归
研究背景
免疫衰老参与了很多年龄相关疾病(如感染、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慢性病毒感染(例如巨细胞病毒)放大了这种现象。这些免疫变化与寿命缩短相关。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更容易发生早衰相关疾病。事实上,与普通人群相比,CKD患者的寿命较短,主要是由于所谓的年龄相关疾病的增加,如癌症、感染和心血管疾病。尽管与CKD相关的早衰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一些因素,包括尿毒症毒素的积累、磷钙紊乱、透析相关的生物不相容性以及与CKD(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促进慢性氧化应激和炎症,有时被称为“炎症老化”。
尿毒症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已有研究。有研究发现年轻ESRD透析患者胸腺输出降低,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倒置,CD28-CD57+T细胞表达增加(此后称为“终末分化”)和端粒磨损。研究假设尿毒症会导致免疫早衰。但与CKD分期、透析方式和CMV状态相结合评价CKD对免疫衰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尚未有报道。我们的研究目的首先根据IV期CKD和透析方式描述CKD相关的免疫衰老,其次是分析免疫衰老对主要临床结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
收集不同CKD分期的例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资料[1-2期(n?=?85)、4期(n?=?53)和5期(n?=?84]。由于这些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很大,研究对名年龄、性别和CMV状态匹配的患者进行了免疫衰老生物标记物分析(如表1所示)。采用T细胞(CD28、CD57、CD45RA、CD31、γH2A.X)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聚合酶链反应(相对端粒长度,RTL)检测免疫衰老标志物,并根据CKD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CKD与免疫衰老和炎症生物标志物增加有关,表现为胸腺输出量低(±25对88±13对73±21CD4+CD45RA+CD31+T细胞/mm3,如图1所示),在巨细胞病毒阳性的患者中其终末分化T细胞(CD8+CD28-CD57+)(24±18vs32±17vs35±19%)比例增加(图2);端粒缩短(1.11±0.36vs0.78±0.24vs0.97±0.21端粒:单拷贝比)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中位数2.9(范围1.8–4.9)vs5.1(27–9.6)vs6.2(3.4–10.5)mg/L]。
在多变量分析中,较短的RTL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危险比[HR]4.12[95%可信区间(CI)1.44–11.75]}。胸腺输出量低与感染相关[HR1.79(95%CI(1.34-9.58)),末端分化的CD8+T细胞表达增加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密切相关[CEs;HR4.86(95%CI1.72-13.72])。
研究结论
CKD与免疫早衰有关。每一种改变都增加了特定的年龄相关疾病的风险,如RTL和死亡风险,胸腺功能和感染风险以及终末分化CD8+T细胞表达增加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