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淤泥 > 淤泥优势 > 错就是对后面反映的是人们习惯按斤论 >
错就是对后面反映的是人们习惯按斤论
某天接个电话,对方叫我给个电子邮箱地址发材料过来,我说了半天对方都没把准确的邮箱地址记录下来,只因为一个在中间卡住了。其实,我是非常规范并且很标准地说,对方就是听不明白,后来不得不通过短信把地址发送过去,对方看短信后终于明白过来了,于是立即回复电话哈哈大笑说:“哈哈,你这人真逗!怎么把圈a(即)读作艾特了呢,害得把我整个人都闹糊涂啦!我真晕呐!”紧接着还苦口婆心劝我下次千万别再这么读这个符号了。之前还有一次类似的经历,是对方把我给闹糊涂了。记得刚学电脑的时候,我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后来有个朋友建议我去重新安装一套更好用的“差皮”系统,他说了半天我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系统。后来他不得不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两下,我才明白原来他说的是“WindowsXP”系统。再后来就慢慢发现,原来身边的人都是一路“差皮”地叫唤这个操作系统,我也只好“入乡随俗”地跟着这么叫唤了。否则,在这个人群里,交流起来就会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尽管我知道是多数人发音错误,但因为说的人多了,错的就变成了对的,对的也就成了错的。如果你坚持自己的“对的”,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用他们的“错的”来不断“纠正”你的“对的”,直到你接受他们的“错的”为止。这样的经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为此不免让我想起“三人成虎”和“强词夺理”等成语。过去,需要“三人”才能“成虎”,而如今,网络信息时代,“一人”就可以“成虎”,因为“有虎”的错误信息一旦传播,就迅速无限制地扩大其影响范围,所以,虚假的信息就成“真虎”了。这时候,人们集体丧失了判断力,只剩下被动的接受力了。另外,当人们遇到爱强词夺理的人时,顶多感叹“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所以,大多数人对不讲理的人采取的是隐忍的办法,免得浪费口舌,而人们的隐忍则让强词夺理者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并将自己的观点扩散开来,最终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其实,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信奉和遵循谬误的人多了,谬误就成了生活中的真理。所以,历史积淀的错误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下被慢慢地接受和传承下来,不去反思就根本不会察觉其错误所在,这也可以叫做“集体无意识”吧。比如说我们的“忍”文化,无论对什么事都一概主张忍字当头,而事实上真正需要人们“忍”的人和事往往都是违背人心和违背道德法律的错误言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因为人们的忍,才导致了恶行的无限扩张和盛行。又比如生活中的趋炎附势现象,办事找关系至今仍然成为人们的恶习和座上宾。因为趋炎附势的人多了,少数人不跟着这么做就无法生存,所以,少数人也不得不跟着大家一起同流合污,否则,如果个别人要坚持出淤泥而不染,就容易被群体打入冷宫,并被冠之于“不谙人情世故”或“不懂事”而遭遇排斥,并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生活中许多规则的制定其实都在遵循着“错就是对”的原则。就是说,明知道是错误的做法,但是通过强力推行就成了制度和规则。比如,现在各小区里设置的五花八门的路障,把原本平整的路面人为地用变得凹凸不平;物业为了收取停车费设置阻拦车辆和行人的栏杆,把原本畅通无阻的小区大门压缩成“狗洞”般大小;原本出入方便的公园,为了收取门票却偏偏在验票口前面加设了一道道歪歪扭扭分离人群的隔离道;原本平整的停车场和小区步行道两侧却安装了一排排地锁,既不安全又不美观,但人们却把这些做法当作“对的”接受下来了,等等。更为可笑的是,人们在呼唤诚信,歌颂诚信,但是,却不给诚信机会和处所。就拿某些单位考勤来说,挥笔签字签到的有之、刷脸按指纹签到的有之、机器打卡签到的有之。各式各样的考勤机和考勤措施让人与人之间缺乏了最基本的信任,反而越来越信任考勤机了。考勤背后的推手就是强权,而推行各种错误做法的强权本来是错误的,但是,人们却越来越信奉和追逐这种强权,一旦追逐到这样的强权后又继续推行新的错误。更为可怕的是,人们逐渐习惯用历史中的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其思维逻辑是,因为某某人这么说过,所以,这个观点就是正确的。更可悲的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某些学术论文也逐渐充斥着各种政治术语,把政治人物说过的某些话语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合法性”,名人名言和政治人物说过的话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依据”。由此看来,生活中之是非、善恶、真假、对错、美丑在某些情况下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不同立场的人数多寡。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已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把谬误说成真理的能力和练就把稻草说成金条的本领。显然,上述现象无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需要我们努力加以摒弃的弊端,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真理要全面回归真理本身,还需要千秋万代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