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山东文登的米山水库落成

据文登发布报道:年2月29日,米山水库建设工地,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多人参加的水库竣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掌声雷动,鞭炮齐鸣。图片来自文登广播电视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年10月25日到年2月29日,个日日夜夜,文登数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在母猪河畔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库建设战役,靠着一双双大手、一辆辆小推车和一张张铁锨,挖出了一个库容2.8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创造了文登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为确保水库建设顺利推进,文登成立水库工程指挥部。党支部建在工地上,首批在全县抽调的名群众中就有党员名,成立了工地党总支委员会。在水库建设头三个月,发展党员32名、团员50名。他们成为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施工队伍实行“五化管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管理民主化、任务时间化。施工队伍设20个营,一个技工营;每营设3个连,每连设3个排,每排设3个班。最多上阵过万人。县委书记王庆煌,县长于国义,副书记鞠远业、初文山等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到工地参加劳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冒风雪,顶严寒,清坝基、挖淤泥、推小车,冲在一线,做出表率,鼓舞了士气。时值严冬,天寒地冻,广大干部群众砸开冰层,跳进河水,扒开砂石,填实黏土。因条件有限,仅给在水中作业时间长的人发一双“猪皮绑”护脚。有的人脚被冻伤,仍全然不顾。为保证大坝坚实,大坝每填土30厘米,再人工碾压成20厘米,层层夯实。心墙部分要求黏土纯度必须达到要求,这些黏土都是从10公里外一车车推回来。修建溢洪道时,需劈开一座石山,开出一个溢洪道。山势陡峭,需攀援而上,打炮眼、埋炸药。爆破连的勇士们,奋勇争先,最危险的地段抢着上,一次点七八个炮,生命与速度赛跑。车轮滚滚,斗志冲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劳动大比拼、大竞赛、大比武,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团队和英雄人物。十三营被授予“卫星营”;青年连被授予“红旗青年连”;九营被授予“火箭营”;妇女连被授予“红旗姑娘连”;王连山、吕香序、李胜玉、李连成、李文敬被誉为“五虎将”。年2月5日,腊月二十八,已立春,清基接近尾声,河水开始解冻,上午九点左右,拦水坝决口。情急之下,只听有人喊:是党员团员的跟我跳下去。瞬间,跳下去七八十人,用身体堵住决口。水深及胸,冰寒刺骨。河冰随水流直下,最大的有碾盘大,在他们身上割出道道血口,只能用润滑机器的黄油,抹拭伤口止血止痛。物质条件差,建设资料匮乏,大家自力更生,没有工具自己造,资料匮乏全民凑。大家开动脑筋,自己动手搞技术革新,提高劳动效率。自办工厂,解决物资短缺的难题。为支持水库建设,共搬迁17个自然村户人,拆房间,淹占耕地.3公顷。库区人民顾全大局,不讲条件,不计代价,连夜搬迁,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米山水库建成后,在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米山水库成为威海、文登重要的水源地,每天向威海供水30万立方米、文登供水3万立方米,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米山水库是中国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闪烁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光辉。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更传承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的“艰苦奋斗、不畏艰难、众志成城、甘于奉献”的米山水库建设精神,今天仍具重要现实意义。为纪念米山水库落成60周年,今年我区将建设米山水库建设展览馆,集历史展览、红色教育、水情科普于一体,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展示,回顾那段光辉的历史。预计4月底建成开馆。向所有为水库建设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建设者们致敬!(文登发布记者:林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vkt.com/wazlyy/267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