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尿毒症性脑病 > 尿毒症性脑病病因 > 碘造影剂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脑病1例 >
碘造影剂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脑病1例
女,54岁;因间歇性头痛6年入院。既往头颅MRI示:右侧海绵状血管瘤伴少量出血。有顽固性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智力粗测正常,无明确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入院DSA结果显示:动、静脉及实质期,两侧颈内动脉均未见明显动脉瘤及血管畸形。
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时,病人出现一过性右上肢抽搐,烦躁不安,伴血压居高不下,有意识反应改变,立即行C臂的旋转采集技术CT成像(DynaCT)未见新鲜出血,给予甘露醇脱水及泼尼松静脉推注后,症状未有明显缓解。
术后2h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造影剂滞留,左侧脑组织稍饱满,未见明显出血及低密度影。
癫痫发作后2h再次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栓塞及血管痉挛。造影术后第1天,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小便失禁,伴四肢抽搐,呼之不应,考虑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给予苯妥英钠及丙戊酸钠胃管注入。病人抽搐停止,但意识未完全转清。
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四肢腱反射减弱,疼痛刺激可见左侧肢体屈曲,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造影术后第2天,头颅CT示: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脑沟、脑回水肿增大,中线向右移位。
结合病史及头颅CT考虑造影剂引起变态反应性脑病,诱发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给予甲泼尼龙抗变态反应,甘露醇及白蛋白、呋塞米交替脱水,注射用七叶皂甙钠抗炎性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及支持治疗,病人意识逐渐转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头颅MRI示:右颞叶可见T1WI高信号,T2WI等高信号结节影,周围可见T2WI低信号带;
DWI示两侧基底核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高信号影,脑室结构正常,中线居中。继续给予营养神经及止癫痫、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对症、支持治疗,病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癫痫症状未再发作。
查体:神清,智力粗测中度受限,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2级,右侧腱反射减低,右侧病理征阳性。
图1:碘造影剂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脑病影像学变化
1A造影术后2h头颅CT;1B造影术后第2天头颅CT;1C首次DSA;1D癫痫发作后2hDSA;1E造影后MRIT2WI;1F造影后MRIDWI
文献报道:0.3%~0.5%脑血管造影病人会发生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Sawaya等及Frontera等报道:病人在行碘海醇造影后出现急性脑病,伴有强直性肌阵挛,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棘波和慢波,MRI显示造影剂扩复,提示造影剂的神经毒性与选择性皮质损伤有关。
本例病人在造影术后突发癫痫大发作,复查造影,未见血管痉挛、血管炎等继发性损伤及并发症。CT及MRI均显示双侧基底核区及大脑皮质多发、新鲜低密度影及梗死灶,提示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考虑造影剂具有神经毒性,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大脑皮质,引起皮质广泛损伤及癫痫样放电表现。因此,通过MRI排除新发的梗死极为重要,如果没有发现脑梗死表现而病人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应考虑造影剂副作用的可能性。
本例病人右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在癫痫的发作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考虑到病人造影术中、术后表现及头颅CT、MRI影像学改变,更倾向于造影剂渗透性损伤血-脑屏障,滞留于颅内,从而诱发变态反性脑病。
哪里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