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淤泥 > 淤泥资源 > 楚墓谜案贵妇人头戴男人面具下葬,两千 >
楚墓谜案贵妇人头戴男人面具下葬,两千
两千多年以前,一位楚国贵妇去世,家人将一件特殊打造的“玉面具”轻轻覆于她的脸上……
随后,棺盖合拢,入殓仪式开始。层层黄土堆积之下,女人戴着一件世间罕见的“孤品”玉面具,埋入8米多深的地下
01盗墓
这名身份高贵的贵族女子,却并非土生土长的楚人,她的身世之谜,或许将在两千多年之后,从这件玉面具说起……
年8月中旬,湖北荆门马山镇的秦家山一带,被盗墓分子给盯上。这里的地下,早已经探明有多座战国古墓。
秦家山为何会出现古墓群?其实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
这里距离楚国故都纪南城仅有3.5公里,两千多年以前,贵族们死后都埋葬于都城附近,秦家山便慢慢成为了他们的墓葬群所在地……
8月的这一次盗墓很快被群众举报,在考古单位进一步勘探中,发现这处地域之内排列的三座较大古墓,其中2号墓因为已经被盗洞贯穿,只能进行抢救性发掘。
悠悠岁月,时光飞逝。想来大家也已经料到,这座2号墓葬,正是两千多年前,那位楚国贵妇的安葬之所……
当然,这个时候,考古队员们还浑然不知,就在这片泥土之下,一个惊人的秘密即将被缓慢揭开。
秦家山2号墓的封土,已经消失殆尽,地面上早已经种满庄稼,郁郁葱葱……
在向下一步一步发掘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们判断,这是一种中等规模的楚国贵族墓。
向下发掘,四层不同的泥土纷纷出现。分别是第一层黄褐色耕土、第二层细腻灰白土、第三层褐红色五花土、第四层又是细腻灰白土。
墓坑为典型的楚墓特征,竖穴土坑木椁墓葬,有五层台阶逐步而下。两个巨大的盗洞正好打在了墓室的东室和南室。
幸运的是,墓主人的棺椁位于北室,正是盗墓贼的这点疏忽,使得我们可以最终窥见到墓主人棺内那件神秘的“面具”,并惊叹于它的与众不同……
02面具
墓室之内的葬于为一椁三棺,根据这个细节,专家们已经初步判断出墓主的身份地位高低——元士及以上。
棺外几个分室,已经被盗墓贼盗空,有价值和断代的文物很少。然而,一具完整未曾盗扰的北室棺椁,还是给了大家一丝希望。
缓缓开启棺盖,大家屏住呼吸,即将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相遇……
墓主人的遗骨虽然只剩骨架,但是保存相对完好,他仰身直肢,头朝东脚朝西,双手置于腹部,双足并拢,头微微侧向左方。
虽然棺内已经堆满淤泥,但是墓主脸部位置赫然出现的一副面具,依旧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古人用玉覆盖面部,起源于中原地区葬俗,并不少见。这类器物也被称为“玉覆面”,但是,像秦家山2号墓中这样的面具,却令得现场惊呼声不断……
时至今日,全国所有的已发掘古墓中,再未见到过这样“古怪”的玉覆面,仅此一例!
秦家山2号墓的这件玉覆面,用一整块上好的青玉雕刻而成,大小与人脸相差无几,其颜色呈现出黑褐色。玉覆面为椭圆形,长径20厘米,短径13.9厘米,厚0.23厘米。
它就这样静静地覆盖在墓主人的面部位置,四周还有两件玉璜、两件玉佩和一件玉笄。
结合玉覆面的边缘处还有针眼小孔,考古专家们判断,这些都是玉覆面的组成零部件。也就是说,当年下葬之时,墓主人面部覆盖着一块方形丝织物,玉覆面以及玉璜、玉佩、玉笄都与织物相串联……
两千多年的地下埋葬,脆弱的织物早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万年不朽的玉器陪伴着墓主人度过冰冷的时光……
那么,人们为什么如此惊讶?原因就在这件玉覆面上!
03千古之谜
因为它神奇的“长了五官”!有鼻子有眼睛还有嘴巴,有人在这块青玉上细致的簪刻出人的五官!最为点睛之笔是,玉覆面上还轻巧的簪刻有一小撮胡子!
当年的那位雕刻玉工,功力十分了得,寥寥数刀,刀刀入骨。而这副面孔,在人类学专家的眼中,正是荆楚之人的常规长相!
然而,对人骨的科学鉴定给出的答案,却又掀起了小小的风波!墓主人是名年轻女子,去世时仅为28-30岁左右。
因此,这也才出现了开篇我们描述的场景:这里埋葬的是一名楚国贵妇……
有趣的问题跃上大家的心头!墓主是个女人,为什么要戴上长了小胡子的“男人玉覆面”?
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这个问题……目前来说没有答案,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最后,来说是墓主人的身世。考古专家们在研究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后,给出下葬时间为战国中晚期。
但是,用一整块玉雕刻出五官的玉覆面,却从来未在其他楚国贵族墓中发现过,仅此一列极为特殊!
正是这种“特殊”,让专家们怀疑墓主人的身份。她有可能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楚人,而是来自中原地区更为崇尚玉覆面丧葬文化之人。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故土遥远难以回转,弥留之际唯独以这样的玉覆面相伴,以解最后的思乡之苦……
但愿,她早已经羽化飞仙,魂归故里,只剩下这件玉覆面,代替她穿越时空之轮,与今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