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淤泥 > 淤泥优势 > 视觉呈现与内在意蕴追求读元志东的画 >
视觉呈现与内在意蕴追求读元志东的画
元志东作品欣赏
日出x80cm布面油画年
视觉呈现与内在意蕴追求
——读元志东的画
撰文/尹林华
我们都存在一种天性,喜欢完成拼图游戏,喜欢看到整个图像显露出来。一幅人物肖像,或者一棵树,或一首诗,它的美丽在于其整体的显现。很巧,去年与元志东博士在海南相遇,一见如故。他热情、朴实、豪爽、温暖的性格和他作品的厚重、力量,宽旷、饱满、激情,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作品中艺术天性的敏感性,我从自己的角度试着用几个方面去重新梳理和解析他如何对绘画语言以及画面叙事的统一呈现。
重新观看遇见的风景
王国维曾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意思就是情感真挚的作品才能撼动我们的心扉。用笔需要在光色变幻与形象的结合才能隐现出精彩的美感。而这种美感绝不是画得非常“溜”,技法娴熟就可以营造出来。这需要凸显于画家笔中的个性才情与籍于内在审美意蕴相融合才能与人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
在元老师笔下的《春》中色彩充满静谧温润的气氛,含蓄的光线对比显示出单纯和朴厚的美学风貌。这幅画的构图很别致,结构殷实的房舍和远山相呼应,近景柳絮飘飞的树干构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深远的空间关系。画中各对象色彩相貌显示出各种冷暖明暗颜色的细微差别。让我们看到别致含蓄的春天。《守望》作品里看似概括的树、礁石、山、海等元素中能很好地把握着画面的结构关系,细看却能被其内在的丰富变化叹为观止。
《深秋》中树叶与地面的色彩极为接近,看似一种偶尔为之实为有意为之。树叶的黄与地面的黄、树干的白与天空的白形成两组呼应关系既相互影响又各具千秋。而这个黄色和白色在他一种知其白守其黑、计白当黑的处理下,树干成了顶天立地的躯干,艺术的张力在这一刻实在是酣畅淋漓!还有其他作品中的白桦林,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既是画面纵向结构分割的美丽形式,也是画面视觉焦点的画眼。吸引着我们走进丛林深处,沉醉在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意境中。
白桦50x60cm布面油画年
而在《山谷月明》里是有着极具主观色彩的作品,我觉得是他风景画作品的杰作之一。画面结构非常舒适,浑厚的基调和饱含浓情色彩的暗部从画家的内心流露而出,在理性与情感的交融中折射出他对北方大地的人文关怀。迂回的道路和雄伟的山谷点缀着树木和羊群,意在笔先的抒情点染更像一首故乡的歌谣。这要归功于他的感受力和在这块土地成长的缘故,毕竟他爱得格外深沉。
爱“莲”者与敏感性
莲花原为佛教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后有周敦颐在名篇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其誉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荷光共舞》、《风乍起》及《荷塘》系列作品中把荷花色彩细致的变化刻画入微,通过控制画面的色彩与色调、笔触与节奏,表达了结构的均衡与整体的美感。或是浅吟低唱,或是娓娓道来。灵动的笔触,丰富多变的色调,微妙细腻的层次,细微变化着的韵律和节奏感,不仅牵制我们那久违的淡漠而有节制的感伤情调、境由心生、情随心动……不一而足,从他离开熟悉的北方来到海南这些寂静的日子里,他对荷花这一主题如课题般的反复研究,相遇南国的他每一次面对主题都格外敏感,作品内在品质与价值理想的自然交融,无一处不凝结着画家的智慧和真诚。
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用笔挥洒自如,很干净利落似乎寥寥几笔就完事,实际上仔细慢慢品味就能发现他反复思考,不断摸索,多层次覆盖后的痕迹。一遍遍的叠加与色彩的转换,不仅使画面逐渐融合变得厚重而有力度,而且更是在这个反复推敲思考的画面结构关系过程中邂逅一种“拟人”化的印证。
作品与“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为古今参照,情趣相得益彰,诗词一直给予我们滋养。摆脱一种既定叙事,就会以个人的方式描绘出新的可能性。这样横向纵向延伸,链接东西方审美,伸展出茎脉,叶子,开出内心的艺术之莲,测试大千世界中细微的个人绽放。
月照千水与鱼和熊掌兼得
熟悉他以后,就知道他是齐鲁大地养育的,一个奋笔不辍的画家。他的热情、豪爽,温暖汇成了他的艺术内在灵魂。他的作品在平凡中洋溢着一种魅力,常常令人感受到那超出画面外的“象外之意”。
面对海洋文化这个渔船题材系列画作特别令我惊叹。这不仅是因为其画面的惨淡经营、气氛、色调的把握、油画语言的运用、技艺的高超;也不仅是因为其对常见题材的另辟蹊径,而主要是观看作品后让我领悟到画家自身的生命力量,以及蕴藏在心底的情愫和他对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与自我生命的思考。艺术家往往倾向于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从他的画面形式上可以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内在化”。就像是月照千水,每一个水面上都有自己的月亮,怎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来构造一个共同性。
在海系列作品中,层波叠浪,浪花拍打着礁石。节奏和韵律在这个拍打声中慢慢渗透而出。我们呼吸的节奏也顺应着大自然的节奏合而为一,让我们抛开尘世的繁杂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应该就是古人所畅谈的“澄怀观象,物我两忘”,也是风景绘画中的一种审美情趣。
海.x80cm布面油画年
常有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过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我隐约感觉到了画面具象形式和抽象形式两者叠加的可能性。《日出》和《码头》本来是非常繁杂的渔港,在他大刀阔斧的取舍之间而达到了统一和谐。画面强调横纵对比,船概括的造型,烘托出整体结构的浑厚与凝重,画面内在几何形式的画面布局与外在具象元素的陈设安排,点线面神秘的组织、光色相融,与生命情绪的表现糅合成一个“境界”。很巧妙地孕育出一种功夫在画外的诗意,将凝定的瞬间获得了永恒。
油画色调的熟练运用,是画面增加感染力、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的基础,也是一个成熟画家的必备技能。《湖光泛起》在整体冷色的基调中,波光粼粼的倒影和船只的暖色冲破了这份冷静。让观者似乎沐浴在这湖面的光辉里,以往的一知半解都被这泛起的光辉所淹没,埋藏在心底的情绪也慢慢随着波光涌现出来。水面犹如一面心镜,抵拭凡尘越发透亮照见最本真的自我。如此,月照千水,月如水面,观者如水……
湖光泛起60x80cm布面油画年
生命意志中个性的体悟
二十世纪是西方一些哲学家认为哲学结束艺术开始的时代,艺术在宗教与哲学之后再次担负起对世界本体拷问和引领人类精神向上的责任,它用思维加工的方式建构出一个理性的世界。在元老师的人物作品中能看到一颗虔诚的心灵,一种对自我的审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未知的不懈探求,使他在光阴逝去同时记录着生活的美好。
不同于其它写实画家把和谐与美看得高于一切,元老师并不回避自我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怡情·家园》令人过目难忘,他将生活的真实和质朴与理想的追求直接作为画面的主题。孩子在他身上攀爬,而他此时刚好专注于正在创作的作品。对他而言这是非常值得从生活中截取出来的一刻,怡然自得、幸福快乐。有趣的是孩子脚尖踩在凳子的边缘上;椅子和画架及元老师的腿支撑着来自各自的物理力量;与他的画笔承载着艺术的传达和流露相互对应,这几个力量相互对比又统一于这美好的画面之上具有极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这件作品中,不仅能看到优雅和舒适的美好生活状态,也有自我的人生思考。
怡情·家园NO.x90cm布面油画年
《怡情·家园NO.2》也是关于家的题材,但相对其他作品来说画的特别松动,有过绘画经验的人都知道,其实背光是不好画的。光线的把握及暗部形体的表达,都非常考验画家的功底和画面处理能力。也许是因为温暖的家,不仅给了他内在的精神力量,也让他唤醒了一种奇特的审美能力。在把画面处理异常松动的同时,亦能恰到好处的概括剪影出内在需要最美的东西。人物刻画非常简洁,但是又非常耐看。这应该说就是一种天性,也是他长久以来艺术的累积和修养。
从他笔下的人物也能发现那种可以穿透心扉的蕴含着人类本源之美,《海滩》中深厚的父女之情,空旷的海边,天空、大海、沙滩背景层层推进,将主题直接推到了观众眼帘,笔触与形构成了对应的关系,各自有独立的价值而又紧紧的相互依存。通俗来说就是每一笔都表现在结构上,以精谨的笔法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刻画出亲情的精神世界。
他在超越个性的经验里挖掘生命意志的内在本质,在平凡的自我刻画中描绘着生命的闪光之处,在现实生活平淡角落里攫取出精神情感心理的精髓,一切彰显着作为一个画家最内在的意蕴追求。
结语
纵观他这么多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单个“图像”,与他跨越北方到海南所形成的地域空间变化所碰撞出的火花,相互逢合成他的“艺术结构”,在这个结构体系中触类旁通逐步形成一种表现语言、一种艺术体系,不仅在用艺术的方式观看这个世界,而且在用心营造“世界”。在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相统一的性质里汲取营养,提升绘画的审美价值。帮助我们看清作品和细节的背后所追求的深层意义。
无数艺术家正在用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高尚纯洁的人格增添着艺术恢宏的历史。我们将拭目以待像元老师这样有责任感的画家创作出更多精彩之作。
年4月写于海甸岛
写生风景23布面油画年
守望x90cm布面油画年
作者创作感想:
红色小船成为海边风景中的重要人文元素,而透过两组松树所形成的窥视角度,既体现出画面观看方式的独特性,又展现出创作者一定的情感心理。同时,画面刮刀处理过的肌理化海水效果,有着很强的厚实感,而通过松树枝干的“线性”表现,体现出笔者的创作心理与写意情怀。
山谷月明xcm综合材料年
作者创作感想:
山谷清幽,万物生灵。以荒野山谷为题材,展现暮色瞬间的朦胧诗意。画面左右两侧的山谷相互映衬,而前后繁简相彰。画面采用卫生纸、沙子等材料制造画面的纷杂性,以高度统一的黄灰色调,唤醒了特殊月色下的朦胧“梦境”般的情感记忆。
深秋60x60cm布面油画
作者创作感想:
秋日白桦,明净如妆。我之所以选择白桦为创作题材,是因为白桦树给予我的独特审美启发,它不仅有着直冲云霄的挺直气势,还展现出一种正直、纯洁、坚毅的精神风骨。以往的写生活动中,河北围场县的塞罕坝林场、吉林长春的南湖公园、北京怀柔的喇叭沟门,都勾起了我对白桦的情感记忆。《秋日白桦》中大面积的白桦叶子与地面落叶,营造出秋日阳光下的暖色调情境,而那些竖向排序、疏密有致的白桦树干,赋予了一种蓝紫冷色的表现形式,使得它们在整体画面中显得十分醒目。深秋时节,画面中那些洁白、挺直的白桦,展现出了整体气势以及独特的精神风骨。
白桦林60x80cm布面油画年
荷光共舞50x60cm布面油画年
作者创作感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所展现出的洁白、高雅、活跃、生机,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视觉感受及吉祥的象征寓意。《荷光共舞》展现出“水天互映”下池塘荷色的光色瞬间,画面注重表达那些姿态多变、互动交响的荷叶形象,强调荷花水中倒影的形态趣味,凸显红色荷花的灵动以及细枝长干的“线”性动感。在色彩表达上,光照下的荷叶在绿色荷叶底部上泛起了片片嫩黄,弥足透亮与珍贵。在笔触表达上,以表现性笔触展现出强烈的绘画性,这既是对客观物象的视觉表达,又是寄情于“荷”的自我抒写。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谈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我想追求与表达的,就是水光与天色那种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画面情境。
风乍起50x60cm布面油画年
作者创作感想:
《风咋起》。微风摇荷叶,绿意荡漾起。画面捕捉了荷花被丝风吹拂后的舞动瞬间,风咋起,整片的荷叶随风而舞,唤起了沙沙响的听觉感受,这既展现出富于动感的音乐韵律,又享悦于逍遥自在的美感享受。
荷塘·x60cm布面油画年
荷塘·x60cm布面油画年
荷塘·x80cm布面油画年
海.x80cm布面油画年
海.x50cm布面油画年
湖畔60x80cm布面油画年
码头.x60cm布面油画年
码头.x60cm布面油画年
码头.x60cm布面油画年
怡情·家园.x90cm布面油画年
作者创作感想:
爱是永恒的话题。《怡情·家园》所记录的就是我与女儿共享晌午时光的画面情境,展现出疫情期间团聚一起的温暖瞬间,是对“家”的一种诠释。画面中采用了强烈的逆光表达,并利用纵深的空间透视,把人物推到了画面的后方。同时,色彩的处理上,在画面大面积的蓝紫色调的映衬下,把橙黄色的人物主体凸显得更为明确,突出了视觉中心、彰显了创作主题。每个人对“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爱”总会引发我们共有的情感共鸣!
海滩60x80cm布面油画年
画家简历
元志东
年02月出生,海南省委民革党员,山东昌邑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本科、硕士、博士均为美术学油画专业,现执教于海南大学,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美术观察》《艺术评论》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作品在省部级以上官方展览中获奖7次;参与著书3部;参与组织策划大型国内外重大展览3次。
作者简介:
尹林华
尹林华,江西赣州人,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系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口市美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