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尿毒症性脑病 > 尿毒症性脑病治疗 > 三儿同患尿毒症七旬父对抗遗传魔咒 >
三儿同患尿毒症七旬父对抗遗传魔咒
患者多机器少部分病人“透析难”
医院、医院、医院等均能提供透析治疗
石美祥/摄
福州市连江县的王老伯已经73岁,本是颐享天年的年纪,但他3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几乎同时患上尿毒症,不得不靠透析续命。面对这样的打击,王老伯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地帮助儿子与病魔抗争。获悉王老伯的情况后,医院第一时间提供了帮助。(详见福州晚报7月28日A14版、7月29日A10版报道)。记者随后采访得知,像王老伯儿子这样要靠血透续命的病人在福建省内超过1万名,但血透机器仅有多台,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充分的治疗。
福建省血透病人去年超过一万名
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告诉记者,到年底,福建省内共有血透病人名,省内医院有家,有血透机台。
据了解,每名血透患者每周需要透析3次,医院血透设备和病人经济条件等限制,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时和充分的治疗。慢性肾脏病晚期,即各种病因引起的终末期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等,都需要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在中国,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先是慢性肾炎,其次是糖尿病肾病,再次是高血压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肾病的比重越来越高。
专家告诉记者,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症状。表现为经常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尤其踝关节)浮肿,尿中出现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慢性肾病的各种症状逐渐明显,会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夜尿增多、全身水肿、血压升高、呼气带尿味、骨痛、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脚麻木、嗜睡、反应迟钝等表现。病人接受化验检查,可发现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升高等。进入尿毒症晚期时,上述各种症状继续加重,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早期慢性肾病不易发现可能漏诊
慢性肾病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慢性肾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会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第二,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安排员工体检,常常不做肾功能化验,因而容易把慢性肾病漏掉。
第三,部分医生缺乏为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的意识。对于初次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一些医生只是用降压药、降糖药进行治疗,而未能及时地实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
第四,目前检查肾功能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早期敏感指标,不能更早地对慢性肾病进行诊断。
此外,我国肾病科普宣传比较薄弱,广大群众未能及时充分地了解预防肾病的知识。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或不愿积极就诊的情况不算少见,也是慢性肾病不易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
患了尿毒症为何需要透析
据专家介绍,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总称,主要表现为体内代谢废物积蓄,引起乏力、食欲减退、酸中毒、贫血等各种症状。虽然药物能改善贫血、高血压等症状,但并不能有效清除大量毒素,甚至利尿剂的利尿作用也大大降低。这时,就需要用替代治疗来清除积蓄的代谢废物和水分。目前肾脏替代疗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血液透析(即“人工肾”)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尿毒症治疗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再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人体。
尿毒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此时,病人就要开始接受透析治疗。一般来说,血清肌酐μmol/l以上,或血清尿素氮接近30mmol/l,或血钾大于6.5mmol/l,就应开始透析治疗。
如果病人还患糖尿病、高血压,或是年已老迈,肾脏以外的脏器功能不良或存在各种尿毒症合并症较重,则应尽早接受透析治疗,而不必等待血清肌酐或尿素氮达到上述标准后再开始透析,否则影响患者透析后的长期生存。如果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缓慢,饮食控制良好,尿毒症症状不明显,血压控制稳定,没有明显心血管并发症,贫血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药物治疗能得以控制,则可以继续非透析治疗。
因此,何时开始透析治疗没有绝对的标准,应由医生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提出建议,与患者、家属共同决定。目前,福建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院等均为尿毒症患者提供透析服务,皮肤病治疗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